平時在網路上的分享,
我是艾莉娜太太,
但其實現實生活中的工作我是孩子口中的君君老師,
今年的暑假裡,
在我平時工作的小茉莉探索學園裡,
我們以多元智能探索為主題設計了一個暑假的營隊課程,
其中,我是負責音樂智能的課程。
平時是以幼兒音樂律動課程為主,
在這次的營隊,
更多的是國小中低年級的孩子,
在一週五天的音樂探索課程裡,
以活動的方式每天分別排了不同的主題課程,
Day1 拍子與節奏
Day2 音高與音符
Day3 認識樂器
Day4 小樂器合奏
Day5 古典與流行樂暨成果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🎵Day1 拍子與節奏🎵
在開場遊戲結束後,
介紹了今天的主題「拍子與節奏」,
拍子:是音樂中強拍和弱拍有規律重複的模式,是協助音樂計算時間的一種單位。
節奏:是音符和休止符的持續時間和排列方式,在音樂裡的具體表現。
當然,在音樂中最重要的不外乎是親身感受,
拍子的部分,
我們在不同速度的古典樂曲中,
以傳球的方式感受不同拍子在樂曲的流動,
慢– Bach: The Well-Tempered Clavier:Book 1 prelude C Major
(朗朗的演奏)
中– Mozart : Symphony NO.40 in G minor, K.550
(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Frankfurt Radio Symphony 的演奏)
快– Rimsky-Korsakov : Flight of the Bumblebee
(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的演奏)
特別說一下,
上課時我其實是用KKBOX來播放音樂,
所以和上面分享的音樂版本是不太一樣的。
在節奏的部分,
我們用食物體驗生活中的節奏,
以及拍打2拍的身體節奏,
讓孩子們發揮自己的創意,
最後完成節奏卡的練習及遊戲。
以下是我製作的節奏卡,歡迎大家下載給孩子們!
🎵Day2 音高與音符🎵
在第二天認識音高與音符的課程裡,
我們一起在教室裡貼著孩子們創建的五線譜,
就像一層一層的蓋房子一樣,
我們一一貼起五線譜的每一條線,
並在線上進行活動,
認識「線」、認識「間」,
也認識線上的音,
然後孩子嘗試在五線譜上寫下Do Re Mi Fa Sol La Si,
寫完後有孩子跑來跟我說「老師,我不會寫我都不認識」,
我跟孩子說「是啊!不會寫很正常的,你今天第一次認識他,
不會寫是很正常的,來!我教你,
老師小時候也是寫到第20次才記住,
Do在下加一線,原來第一線上的音叫Mi,」
看著孩子帶著安心的笑容繼續完成,
我想探索音樂的這個目標,
可能有一點點地完成了。
雖然市面有很多現成的教材教具,
但這次的課程中,
我也自己做了教材,
▪️比較小的孩子可以從彩色的五線譜開始遊戲
▪️印下來護貝也可以重複使用
還有來不及給孩子玩的學習單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🎵Day3 認識樂器🎵
第三天的課程安排,
原本是要讓孩子在遊戲裡認識樂器,
但因為凱米颱風的影響,
所以放了颱風假,
課程就沒有進行了~
樂器圖卡如果有需要的爸爸媽媽或老師,
也可以自行下載喔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🎵Day4 小樂器合奏🎵
想帶孩子以展演的合唱曲『蝌蚪作曲家』,
進行分組的樂器合奏,
也是放了颱風假。
然後就迎來了最後一天的展演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🎵Day5 古典與流行樂暨成果🎵
在接到要帶一週音樂智能探索的課程開始,
就絞盡我的腦汁,
到底該如何讓孩子「認識音樂」呢?
或許,我們可以試試帶孩子進表演廳,
就這樣的一個想法閃過,
而有了這天的活動。
以讓孩子感受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不同為主題,
為孩子們帶來一場結合的音樂會。
非常榮幸的,
我們借到了台東在地知名的鋼琴家周美君老師,
所創立的一凡廳,
隱身在藥局裡的一凡廳,
不同於一般規格的音樂表演廳,
就像美君老師所致力的藝術與療癒結合,
總能在一凡廳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心靈平靜,
讓音樂與藝術不只是在遙不可及的舞台,
更是能觸動我們內心的每一個悸動。
在古典樂的演出節目,
非常感謝從德國回來就來為孩子們演出的小提琴家蔡侑霖老師,
目前是德國法蘭克福國家歌劇院的小提琴手,
也是台東在地的音樂家,
一上場,
就用音樂帶給孩子們滿滿的驚喜,
我心裡是這樣想的,
也這樣對孩子說,
「小提琴家好像沒有說什麼,
但其實,他已經音樂跟你們說了好多話」
那些話,
我也試著用繪本「Guji-Guji」說給孩子感受。
然後是Mimi的第一次演出,
看著小小的身影,
在大大的鋼琴前,
特別的感動,
小時候覺得音樂是一種技能,
長大後才明白音樂更是我們更貼近自己的媒介。
接著以現場接上音響開始,
我們轉換場景,
宛如置身一場演唱會,
由台東在地的樂團赤族,
為我們帶來好聽的歌曲,
不管是滿滿原住民風情的音樂,
還是兒童界的流行曲蘑菇蘑菇,
在赤族的表演中,
大人小孩都沈浸在滿滿的氣氛之中。
最後,
都來到了音樂廳,
一定也要讓孩子們試試在這裡表演的感受,
原本有四天的時間練習,
在颱風凱米的考驗下,
只有兩天短短的練習就要直接上場,
不管是想要音檔回家練習準備演出,
還是在短短的時間裡就能記得歌曲,
孩子們都讓我覺得很美好很感動。
孩子演出的曲目,
是王溪泉老師的作品「蝌蚪作曲家」,
也是我一直很想分享給大家的,
在文化部的兒童文化館裡,
我們其實有很多台灣原創的好聽兒歌,
我想,作為一名教育相關工作的老師,
我們有責任為孩子所聽的音樂把關。
聽聽古典!聽聽流行!
不管哪種形式,
音樂就是我們傳遞情感的一種方式,
課程結束後,
其實收到很多正面的回饋,
但我整個過程也發現自己需要進步的空間,
每一滴感動的眼淚,
每一抹歡喜的笑容,
都是努力向前的動力,
在每一個困難的瞬間,
問問自己「我們還可以做什麼」,
然後,勇敢的向前!
由於影片放不上來,
就放在YouTube裡囉!